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工程案例 >> 工程案例详细资料
双辽市第二小学工程案例
日期:2012/1/18 17:01:38    

双辽市第二小学工程案例

客户名称: 双辽市第二小学  
工程分类: 企业工程  
施工地区:  [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]  
施工时间:  2012-1-25  
浏览次数: 2232 次
公司基本资料信息
详细说明
本公司为双辽市第二小学大门口提供电动伸缩门  1915年,在郑家屯镇富贵街建立了奉天省辽源县立第四国民初级小学校。校舍是1个四合院,旧房,有正房3间,门房3间,东西厢房各3间。第一年招生两个班,学生80多人,教师3人。学校占地面积仅限制在四合院内,不到4000平方米。未设校长,临时由1名教师负责。以后每年递增1个班。   1919年,学校发展到6个班,学生240余人,教师9人。同年,县政府拨款修建校舍,将四合院房屋拆除,重新建起3栋正房,每栋10间,人30间,学校占地面积3.35万平方米。   1920年,奉天省辽源县女子师范学校成立。校址设在第四校院内。招生1个班,学生40余人,教师3人,第一任校长马春山。   1926年,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发展到12个班,初级班8个,五至六年级各两个班,学生490余人,教师18人。同年春季,女子师范学校迁出,派任宪莱任校长。同时,把子女师范附属小学改为辽源县立第四国民小学。   1932年,这所小学仍称辽源县立第四完全小学,简称郑家屯镇第四校。设12个班,其中初小8个班,高小4个班,学生480人,教师18人。   1934年,辽源县立第四国民小学改为辽源县富贵街国民小学,校长任宪莱,教师18人,仍是12个教学班,学生510人,副校长许国臣,首席教师(现称教导主任)陈永清。还派进日本人尾尚上担任副校长,名义上是副校长,实际上掌握实权。   1938年,根据伪文教部颁布的新学制,辽源县立富贵街国民小学改为辽源县立富贵街国民优级学校,这所学校全是高小学生。五年、六年各5个班,学生近500人,教师17人。1939年,辽源县与双山县合并后改为双辽县,富贵街国民优级学校长魏文有,首席教师陈永清,接任尾尚上的日本副校长叫宫城五男,教师20余人,教学班12个,学生590人。当时教育分一等教育、二等教育、三等教育。   1940年,富贵街国民优级学校改为双辽县立富贵街实验国民学校。校长魏文有,首席教师陈永清、苗之兴,12个教学班,学生近600人,教师20余人。学校的各种设备、教学仪器、体育器材、文艺队的乐器都比较齐全,无论是教学质量不是各项活动,在全镇小学中都名列前茅。1942年,富贵街实验国民优级学校又改称富贵街国民优级学校。   1942-1945年,学校开始招收初小学生,每年收16个班,其中高小8个班,初小8个班,学生720多人,教师23人,校长魏文有,副校长日本人琢田,首席教师袁福田、冯国田。   1945年“八一五”光复后,苏联军队进入郑家屯。当时比较混乱,学校被近停课两周。之后,人民解放军进入双辽,于1946年10月学校复课,校名改为双辽县郑家屯富贵街小学。校长魏文有,首席教师袁福田。全校有12个教学班,初小8个班,高小4个班,学生500多人,教职工27人。学生降上课外,还搞宣传,宣传革命道理、减租减息。   1946年5月——1947年4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,富贵街小学校长丁何儒,教导主任宋克功。1947年5月,郑家屯镇获得第二次解放。7月,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大会,时间两个月,实际是培养小学行政干部训练班,双辽县参加学习的12人,郑家屯富贵小学校长崔适均出席了这次会议。   1948年春,富贵街小学改名为双辽县第二完全小学。第一任校长崔适均,教导主任宝英奎、蔡印。   1949年10月13日,第二完小积极开展建队工作,年末有32名儿童首批入队。   1950年,第二完小发展到14个班,其中高小6个班,初小8个班,学生630人,招高小毕业生,聘请兼职教师讲课,文化课由学校负责。学习期限1年。同年3月初,校长崔适均、教导主任宝英奎被调到中学任教,娄凤桐任校长,为第二完小第二任校长,教导主任蔡印,工会负责人许子然,团书记明福义,少年儿童队辅导员王学德。同年6月1日,为欢度第一个国际儿童节,学校举办文艺汇演,还开展了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。   1951年,第二完小增加到18个教学班。   1952年,增加到21个班。   1953年改名为和平完小,发展到24个班。   1954年校长曲永庆。   1956年8月,校长刘海林。   1957年校长尚清祥。   1957年下半年开始,全校师生集中到县进行所谓“大鸣大放”,写大字报,和平完小有3名教师被划为“右派分子”,校长尚清祥就是其中一个。1958年,双辽县和平完小改为双辽县郑家屯镇第一小学,即中心小学,校长曲永庆。1960年,第一小学有30个班,学生400多人,教师47人,校长闫桂芬。   1966年夏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第一小学同全国一样,遭到破坏。   1968年3月,学校复课,同时成立了革命领导小组,组长郭福才。   1969年,第一小学划分为两上小学。原一小的西院为第五小学,第一小学仍在本院。   1970年4月,教育局派唐凤兰任第一小学组长。   1977年,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闫长友,组长刘海林。全校教职员工30人,教学班20个,学生940多人。在教学工作中,由于加强基础课教学,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训练,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。10月,35%教职工增加了工资。11月,工宣队全部撤出学校。1978年,恢复了郑家屯镇中心校。中心校党支部书记闫长友兼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。3月,革命领导小组组长改称校长,教改组长改称教导主任。   1980年8月,中心校和第一小学两套班子合并,改名为郑家屯镇中心小学,书记祁振德,校长刘海林。1982年署期,中心小学恢复为第一小学。党支部书记张雅茹,校长梁绍今。   1984—1986年,郑家屯镇中心校设党总支委员会,总支书记闫长友,中心校校长齐振谦。   1984年7月25日,中心校实行领导体制改革,经群众推荐,上级任命时淑梅为一小校长兼党支部书记。   1986年7月,中心校解体,一小归教育局直接管理,时淑梅调出,校名改为双辽县第一小学,校长齐长春   。   1990年学校制定校风: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好学。   校纪:团结友爱,遵纪守法。   校歌:《走进我们的第一小学》。   1996年,双辽撤县设市后,学校改名为双辽市第一小学校。[1]李启华任双辽市第一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。李启华校长上任后,首先从领导班子抓起,建立各项工作职责;其次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。同年11月在全市“九五”课题研讨会上,李校长介绍了“强化班子建设,提高科学管理水平”的经验。 公司网址:http://www.86ssm.com/Member/Index.asp?Id=9141
相关工程案例